学校概况
中华女子学院地处首都北京,是直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教育部批筹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老一辈妇女革命家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六十五年来,学校几经跨越式进步,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25年正式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一直秉承老一辈妇女革命家确立的为新中国培养新女人的办学目的,致力于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推进两性和谐进步,服务妇女全方位进步,服务经济社会进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以“崇德、至爱、博学、尚美”为校训,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进步,具备“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知性优雅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介绍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建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之一,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也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妇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专业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特点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出色教学团队、北京出色教学(高等教育)成就奖,有6位教师获得北京教学名师称号,有多门课程获得北京精品课程立项,专业实验室被评为北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校教师主编的《小组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教程在国内高校享有肯定的声誉。
学校高度看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积极探索并建构了特点鲜明的妇女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塑造了跨学科教学团队,搭建起校-社联合培养平台,推进进阶式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025年,学校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招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欢迎广大考生考试报名!
招生计划
专业学位类别及代码 | 拟招生人数 | 专业范围 |
社会工作 035200 | 65 | 妇女服务 |
妇女维权 | ||
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服务 | ||
妇女进步 |
各专业范围招生人数依据教育部下达的2025年招生计划和我校生源状况进行分配。各专业范围介绍见附件。
考试报名条件
1.中国公民。男女不限。
2.拥护中共的领导,品德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情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需要。
4.考生需要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1、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近日须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考和互联网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备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职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或有关专业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满足有关的学业需要。具体学业需要将在我校2025年招生简章中公布,届时请有意向的考生准时查询。
(4)国家承认学历的社会工作专业或有关专业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考试报名。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职员。
在校研究生考试报名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赞同。
5.男女不限。
报名
报名包含在线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在线报名
2025年十月。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考试报名需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地址与我校研究生信息网(http://www.cwu.edu.cn/yjsc/)的网上公告需要报名。
(二)现场确认
2025年11月。
具体时间请考生准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在线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培养特点
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培养,具备以下特征:
跨学科教学团队
革新性的系统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单一渠道,整理社会工作、女人学、法学、学前教育等专业资源优势,达成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从而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线,推进了社会工作的革新进步。
聚焦妇女儿童家庭
依据“依托妇联,服务妇女;联合培养,实践育人;尊重规律,突出特点”的培养理念,从妇女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职位能力出发,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突出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妇女儿童及家庭工作实质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的意识与素养,构建了妇女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进阶式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围绕实践问题拓展,促进学以致用;实践教学突出课内课外结合,直接服务于行业;探索以“问题为本”和“参与式为核心的多样化案例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模式”;现场实践教学使用项目式实习的方法,直接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妇女儿童及家庭工作实质问题的能力,构建了全过程进阶式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校社联合培养
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和特征出发,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一同进步”的原则,与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北京妇联、海南妇联、深圳妇联、赤峰妇联等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确立了“九一同”联合培养模式,即一同确定人才培养策略,一同组建师资队伍,一同确定课程需要,一同完成课堂教学,一同确定实践基地,一同享用实验资源,一同督导学生实习,一同指导项目、论文、报告,一同开发课题和项目。该模式使我校形成独具特点的培养策略,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当地化;构建了具备性别平等、儿童友好、家庭和谐、妇女参与的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妇女进步等课程体系,在全国具备示范性;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遭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师资队伍
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导师、督导、任课教师队伍。
校内师资背景专业:超越90%的校内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多位教师拥有跨学科背景。
校外师资实务经验丰富: 超越30%的校外导师拥有MSW学历背景或社会工作师资质,校外教师均为从事妇女服务、妇女维权、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服务与妇女进步范围的专家或专业实务工作者。
课程设置
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的,学校从价值观-常识-技能三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范围性课程,将社会工作专业平等、参与、赋权的价值观和性别平等、儿童友好、家庭和谐与妇女进步的工作原则贯穿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实习实践
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培养专业实习环节,根据“全过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即“一体验、二实践、三整理”,使学生在完成不同阶段实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办法与技术、知道行业进步和需要、实践并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学费和奖助学金
(一)学费
12500元/学年。
(二)奖助学金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名额指标由国家下达)。
2.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符合条件的全日制硕士生均可享受)。
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
奖励等级 | 奖励比率 | 奖励金额(元) |
特等 | 5% | 12000 |
一等 | 10% | 8000 |
二等 | 30% | 6000 |
三等 | 55% | 2000 |
5.除国家及学校的奖助政策外,学校还积极寻求社会资源,设立社会奖助学金。
联系方法
中华女子学院研究生信息网主页网址:http://www.cwu.edu.cn/yjsc/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区育慧东路1号中华女子学院研究生处
邮编:
100101
联系电话:010-84659610
传真:010-84659610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期间,上级招生管理部门和学校如有新的政策和规定,我校研究生处会准时公告,务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信息网页招生信息。